【红十字生命教育】“有一个我,就有千千万万个捐献者”
一整周,杨洁薇画室的学生们都没能见到老师,但面对停课,学生和家长们不仅没有抱怨,还纷纷表示支持。原来,他们的美术老师杨洁薇是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这周她特意请假前往福建福州,要为一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送出一份延续生命的希望。
杨洁薇既是一名大学老师,也是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她的画作温暖向上且极富生命力。她的爱心善举一如她的画作:为生命赋能,温暖时光。
爱心使然,她光荣入库
因为母亲从事医务工作,杨洁薇从小浸润在医者仁心的教育中,助人为乐的种子深深埋在了她的心底。
2008年汶川地震时全国人民的爱心奔赴、众志成城深深触动了她,“中国人的骨子里就是有这种信仰与善良!”当时年纪小,成年后,她便选择力所能及的方式参与公益,毅然踏上了献血车,开始了长达3年的献血之路。虽然后来因生病暂停了献血的善举,但她仍坚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疫情期间,她主动到社区担任志愿者,尽己所能帮助他人、回馈社会。从小崇敬军人,看到解放军赈灾,有官兵在救援中遇难,杨洁薇心里十分难受,便用自己的方式“曲线报国”:工作有了收入后,她积极参与公益平台“抗战老兵助养行动”,累计捐助50余次。
在2016年4月的一次献血中,杨洁薇得知还有捐献造血干细胞这样一种救人方式。工作人员告诉她,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不是“抽骨髓”,而是采用皮下注射动员剂的方法将骨髓血中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中,从捐献者手臂静脉处采集全血,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提取造血干细胞,同时将其他血液成分回输到捐献者体内,这种采集方式和采集成分血一样简单、安全。且在整个采集过程中所用的器材都经过严格消毒,耗材一次性使用,充分确保捐献者的安全……工作人员的耐心讲解打消了她的顾虑,经过深思熟虑,她勇敢地伸出手臂,放心地留下血样和个人资料,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困难重重,她义无反顾
转眼七年过去,杨洁薇的人生角色也从青葱少女转变为颇受爱戴的教师和小有建树的画家。在漫长的配型等待过程中,杨洁薇自身也经历了疾病的折磨,对患者的遭遇更能感同身受。
2023年9月,当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拨通她的电话,告诉她与一名血液病患者的hla基因初配成功,询问她是否愿意伸出援手时,彼时身体抱恙的她很快做出了决定,答应捐献。因担心她的健康状况,向来支持她参与公益活动的父母起初不太同意,在她的坚持下,父母选择尊重她的决定,在备采期间也给予了她极大的鼓励与支持。
由于患者病情紧急,9月下旬杨洁薇便接到了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通知,需要同步进行高分辨血样检测和全面体检。此时杨洁薇也正经历一些糟心的事情,她努力克服思想波动,积极调整时间配合各项检测。10月,在完成了所有流程,一切捐献准备就绪时,因为患者病情突然发生变化,移植被迫延期,采集计划随之延后。“既然选择了捐献,我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几番波折下,她救人的初心始终不变。
七年践诺,她完成心愿
确定12月8日为采集日后,杨洁薇开始为这场生命续航之旅做准备。在画室学生、家长们的理解以及父母、单位的支持下,她申请了事假,于12月4日前往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在福建省红十字会、泉州市红十字会和医护人员的见证下,签署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同意书,为挽救他人生命许下郑重承诺。
当天,杨洁薇开始接受动员剂注射。“动员”期间,有着长期睡眠困扰的她,不敢吃安眠药,生怕服药影响动员效果。她坚强地克服了腰腿酸痛等不适反应,终于在12月8日顺利完成了造血干细胞采集。得知她献出的生命种子第一时间被护送到患者所在医院,她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至此,杨洁薇成为了泉州市第37例、福建省第424例、全国第1655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你救了一个,还有千千万万个患者。”身边人得知她要去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时,曾经问她:“真的要去做这件事吗?”“有一个我,就有千千万万个捐献者。”她笃定回答:“这件事总是要有人去做的。”诚如她的画作《心若向阳》传递的信号一样:心若向阳,花自盛开;花若盛开,彩蝶自来。杨洁薇用自己的身体力行,激励更多的适龄健康公民加入中华骨髓库,给数以万计的血液病患者带去生机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