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生命教育】面对生命,他们作出同样选择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某采集医院的造血干细胞采集爱心工作室同时迎来了来自萧山区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吴晨涛和刘鉴民。为了挽救千里之外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他们毫不犹豫地捐献出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吴晨涛是来自萧山某医院的医生,刘鉴民是某院校的医学生,目前在萧山区另外一家医院学习。一位90后的医生,一位00后的医学生,面对生命,他们作出了同样的选择。
万分之一的相遇
根据采集计划,2023年12月22日,吴晨涛和刘鉴民住进了采集医院开始注射动员剂,加速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生成并释放到外周血中。12月26日8时,开始造血干细胞采集。随着血细胞分离机的运行,血液从一只手臂缓缓流出,分离出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其他血液成分从另外一只手臂回输到体内。吴晨涛的爱人和刘鉴民的同学赶来陪护照顾,他们同样是医务工作者和医学生,对造血干细胞捐献都很支持,这让采集室氛围轻松了些,也让采集时间变得不那么漫长了。
因为双盲原则,患者和家属委托杭州市红十字会转交了写给吴晨涛和刘鉴民的感谢信,信中写道:“我代表全家向您深深地鞠上一躬,万分感激您给我们带来的希望和未来,您的出现犹如一道光拨开我们头上的雾霾,我们将永远铭记您的恩情,珍惜来之不易的重生。”“万分之一的相遇,是奇妙的缘分,这是我们以另外一种方式挽救患者的生命,肯定义不容辞的。”他们一致表示。
医者仁心,信念一致
2015年10月,刚迈出校门不久的吴晨涛参加无偿献血,深知造血干细胞捐献意义的他毫不犹豫地报名,留下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时隔八年,已成为一名医生的吴晨涛收到了自己入库血样hla检测信息与患者成功配型的消息,医者的信念,使他在八年后更加坚定救人的决心。“哪怕是寒风中的枯枝,也会嘶吼着生命流逝的不甘。作为医生,永远都想帮助患者。”
刘鉴民则是在大学期间接触造血干细胞捐献。2021年11月,他还在上大二,献血车来到了校园里,同时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也来向同学们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他们都是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现身说法,同学们很直观地了解了捐献的过程和意义,怀揣着对生命的敬意和医学的认知,刘鉴民和同寝室的同学一起留样,成为了中华骨髓库的捐献志愿者。两年过去,在医院学习的他接到了当地红十字会的电话,询问他是否愿意为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患者找到配型相合者不容易。况且我已决定了走医学这条路,那么救死扶伤就是天职。”刘鉴民当即确认捐献。
生命至上,以爱续航
在后续的捐献前体检流程中,吴晨涛和刘鉴民了解到,移植造血干细胞之前,患者会提前进入无菌仓进行“清髓”(接受超大剂量放疗或化疗,彻底摧毁残存的免疫力以及癌细胞,便于接受健康的造血干细胞,重建造血和免疫系统),在无菌仓中等待移植。如果没有及时输入配型成功的造血干细胞,患者可能会失去生命。
因此,在确定捐献时间后,吴晨涛和刘鉴民都第一时间向单位和学校提出了请假申请,均得到了大力支持。同事们主动分担了吴晨涛的工作,刘鉴民还把内科学书带到了采集医院,利用这几天住院时间,抓紧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知识再巩固复习,准备迎接期末考试。两个无私奉献的人,因为造血干细胞捐献,不仅为两个即将逝去的生命续航,也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更加圆满和精彩。
最终,吴晨涛和刘鉴民分别顺利采集造血干细胞混悬液208毫升和234毫升,成为浙江省第983例和98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