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特殊的见面会

来源:中国红十字会 发布时间:2023-02-28 浏览次数: 次 【字体: 】

6年前,17岁的小韦(化名)被查出患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正当这位年轻的小姑娘饱受病痛折磨、陷入绝望时,医生为她找到了合适的造血干细胞配型。经过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小韦最终战胜病魔,重获新生。

6年来,小韦一直在内心默默惦记着那个为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无名英雄。当面说声“谢谢”,成了小韦最大的心愿。终于,6年后,在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广西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桂林市红十字会帮助下,23岁的小韦完成了心愿。

“我能叫你一声哥哥吗?”

9月17日世界骨髓捐献者日,在桂林举行的2022年广西非亲缘造血干细胞供患见面会上,小韦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救命恩人。站在救命恩人面前,小韦手捧鲜花的双手微微颤抖,眼泪在眼眶中不停地打转。救命恩人见状后张开双臂,将小韦拥进怀里。此刻,小韦泪流满面。

“在我的想象中,他是一个面相可爱又善良的大哥哥。”小韦说,由于造血干细胞供患双盲原则,除了知道对方是一名男性外,其他一无所知。6年里,她曾无数次幻想过捐献者的模样,站在几位捐献者面前时,她莫名感应到,其中这位名叫韦俊喜的捐献者就是给了自己第二次生命的人。

“每当我在生活中遇到什么高兴的小事,都会想要跟他分享。逢年过节,家人们都会提起他,我们似乎已经把他当作亲人看待,衷心希望他也能过得好。”小韦说,虽不相识,但这个陌生人却真实地活在她的生命里。

小韦一直在等待着,向救命恩人当面致谢的这一天。按照有关规定,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中的供患者双方见面,需要在完成捐献后达到一定年限。几个月前,已经达到治愈标准的小韦,向中心表达了自己想要见恩人一面的强烈愿望。经过几个月的评估和准备,她的心愿终于实现。

小韦怕见到恩人时过于激动,无法完整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她提前把想说的话写成了一封信,现场亲手交给了韦俊喜。这封信,她写了又改,改了又写,每字每句都饱含深切的感激之情。

陌生人给了她第二次生命

时光回到2016年,正在南宁读高二的小韦突然面部浮肿,身上多处淋巴结肿大疼痛,前往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医生告诉她,这个病要想得到根治,唯一的办法就是找到合适的造血干细胞进行移植,但这并不是一件易事。

住院治疗期间,小韦旁边床位的人换了又换,有的病友等了很多年才终于等到合适的骨髓,有的病友甚至没有等到移植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小韦是幸运的,仅仅1个月,她就等来了配型成功的消息,捐献者也同意捐献。这给她黑暗的世界里,送来了一道光。小韦清楚地记得,父母在得知这个消息以后,憔悴许久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3个月后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术非常成功,但术后排异反应给小韦带来了新的煎熬。那段时间,小韦几乎无法进食,严重时每天都在吐血,好不容易咽下去的食物很快被呕吐出来,体重从117斤一下子瘦到只有72斤。

尽管排异反应非常强烈,小韦咬牙挺了过来。“好不容易有了活着的希望,我一定要好好活下去,不让家人和给我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好心人失望。”她说。

数月之后,小韦顺利出院。转眼6年过去,如今的她有着一份稳定的工作,和心爱的人组成了幸福的家庭。回想起被病痛折磨的那段日子,小韦常常感叹,自己就像是活了两次。

不想给受捐者留下遗憾

给小韦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人名叫韦俊喜,在桂林一家医院上班。两人同姓,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另一种缘分。

工作之余,韦俊喜热心公益,一直坚持无偿献血,在2013年加入中华骨髓库。作为一名医生,他认为一个病能通过捷径治好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而造血干细胞移植就是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一条捷径。

2016年的一天,韦俊喜接到桂林市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询问他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他想都没想就同意了。为了保证移植成功,韦俊喜做了许多准备。他推掉了大部分聚会和应酬,几个月来滴酒不沾,除了保持健康的生活作息外,还每天保证适量的运动。

顺利捐献后,韦俊喜也想知道受捐者康复得好不好,但他忍住没去打听。“很希望得到她康复的好消息,但又害怕没能帮她渡过难关。”他说。

今年6月,韦俊喜接到中心电话,得知受捐者恢复情况良好,对方强烈想要当面表达感谢。这一次,韦俊喜犹豫了。“我担心对方太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成为负担。”韦俊喜认为,“当初的捐献不过是举手之劳,并不图任何回报”。不过,考虑再三,韦俊喜还是决定见上一面,因为他不想给受捐者留下遗憾。

当活泼开朗的小韦站在自己面前时,韦俊喜为自己是一名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而感到骄傲。

据了解,韦俊喜是桂林市51名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之一。目前,桂林市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已达1.1万余人。

(转自中国红十字会)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