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生命教育】让“方便”的事更方便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1-09 浏览次数: 次 【字体: 】

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灾区群众安置工作,各方想方设法改善安置条件,截至2023年12月29日,甘肃省积石山县,青海省民和县、化隆县、循化县的受灾群众均已经住进干净温暖的板房,抗震救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全面转入灾后恢复重建阶段。集中安置后,灾区群众上厕所难的问题愈发凸显。甘肃省委书记胡昌升在深入灾区慰问受灾群众时,多次关注安置点的厕所问题。

群众的需求就是红十字会的服务方向。地震发生后,中国红十字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启动应急救援西北协作区协作机制,先后调集云南、新疆、贵州3支国家级红十字大众卫生救援队,在灾区开展应急厕所搭建、卫生科普等工作。截至1月1日,累计搭建厕所383套,解决了2万余名受灾群众的如厕难题,开展大众卫生健康宣教2000余人次,为3000户群众分发张贴健康教育、安全知识海报。

精准解决群众难题

12月22日,冬至,青海省民和县金田村安置点,上百顶棉帐篷整齐排列,一侧的烟囱口冒出缕缕青烟,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物资正源源不断地运抵这里,受灾群众吃得饱住得暖,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这里是金田村最大的安置点,住着112户573名受灾群众,安置点周围300米范围内,共有3座村民自家的厕所,但距离较远,且在地震中不同程度受损,存在安全隐患,很少有人愿意去。一名村民不好意思地说:“这几天,我上厕所一直是‘打游击’。”

22日下午,中国红十字(新疆)大众卫生救援队的12名队员在这里为受灾群众搭建应急厕所。“我们不仅要让安置点更卫生更安全,也要让受灾群众过渡安置阶段的生活更有尊严。”队长王长林说。

安置点北侧,挖掘机已在选好的位置上挖了两条深1.5米、宽0.6米,近10米长的壕沟,应急厕所拼装完毕后放在上面,四周填土固定,一间厕所即安装完毕。

80岁的韩大娘拄着拐杖走出帐篷,看着大大小小几块板子在队员们手中不一会就变成了一间小屋子,不由连连赞叹。“我腿不好怕着凉,天天发愁上厕所,这下可方便多了。谢谢你们,你们想得真周到!”

当天,新疆队共为金田村安置点搭建13间应急厕所,解决了受灾群众如厕难的问题。

26日一早,王长林率队员前往甘肃省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周家村搭建应急厕所。当日气温回升,晴朗无风,对队员们来说,这是个难得的好天气。“昨天我们搭建厕所的时候正赶上刮大风,黄沙漫天,搬着板材寸步难行。大家脸上嘴里都是土,一名队员没戴帽子,头发都成了土黄色。”王长林说。

马路南侧,一片收割后的玉米地间,陕西省红十字救援队队长刘国进披着军大衣,脚步匆匆,语速飞快,边走边和周家村一社负责人交谈:“这里是你自己家的地?”“厕所搭建在这里行不行?”“昨天让你们准备的槽钢和木板准备好了吗?”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刘国进松了一口气,转身又来到路北侧的一处荒地,那里是二社定下的厕所位置。

根据甘肃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安排,省红十字会负责重灾区大河家镇6个村的群众安置保障工作。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工作组抽调甘肃、陕西、山东三省红十字救援队60余名队员组成6个包村组,与当地驻村干部、村两委班子通力合作,随时了解并尽力解决受灾群众需求。周家村正是陕西省红十字救援队负责的两个村子之一。

连日来,刘国进和队员们已经和当地的村社干部打成一片,当得知二社的厕所位置是一社的土地时,他飞快地蹚过野草地,把两个社的负责人拉到一起说明情况,最终一社同意在自己的土地上为二社安置点建应急厕所。选址的事终于定了下来,刘国进一直紧绷着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新疆队和陕西省红十字救援队的队员们分工协作,8间应急厕所初见雏形,细心的队员们用角磨机将露在外面的螺丝钉逐一打磨平整。王长林介绍:“在平时的训练中,3名熟练的队员半小时内即可搭建好一间厕所,但是因为灾区地质环境和气候等因素,需要的时间比这多得多。”

26日,在陕西省红十字救援队协助下,中国红十字(新疆、贵州)两支大众卫生救援队在周家村、克新民村、大河村共搭建应急厕所29间。

在实战中成长进步

12月31日下午4时,中国红十字(云南)大众卫生救援队的11名队员刚刚结束上午的厕所巡查和卫生宣教工作回到驻地,大家匆匆吃饭再次出发,去另外几个安置点开展上述工作。

12月20日,云南队抵达甘肃,根据总会工作组部署,云南队21日转战青海。抵达青海后,队长王燕辉带领队员们一边选址搭建营地,一边对群众安置点进行评估。云南队是一支重装队伍,此次驰援,携带了四辆满载着帐篷、补给等物资和210套应急厕所的大卡车。

22日,云南队所有人员和物资在民和县官亭镇官东村营地集结。根据青海省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要求,云南队负责海东市民和县、循化县、化隆县的安置点应急厕所搭建工作。3个县安置点比较分散,初步统计,有90多个安置点需要搭建厕所。王燕辉和队员们经过深入细致的走访评估,发现一些安置点现有的厕所可以使用,最终确定了近40个厕所搭建点位。

严寒天气、点位分散、高原冻土、语言不通、交通不便……队员们在救援工作中面临着重重困难。施工时,为了能捏住螺丝,大家只好把手套的拇指和食指剪开,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环境中,手指很快就冻僵了。很多搭建点位非常分散,化隆县塔加藏族乡距云南队驻地30余公里,队员们开车一个多小时到达该乡安置点,搭建了7间应急厕所。最远的安置点距驻地近50公里,一些村庄开着导航都找不到具体位置,队员们历尽周折找到目的地,可能只需要搭建一两间厕所,然后再驱车数公里前往下一个点搭建。

云南队早上8时出队,中午饿了就吃自己携带的干粮,歇一歇继续干,最晚要到晚上9时才结束任务返回驻地。29日,云南队一天搭建应急厕所近50间。截至31日,云南队共搭建应急厕所213间,维修6间,移位搭建1间。开展卫生科普34次,惠及1200余人。

云南队曾参与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彝良地震、雅安地震、鲁甸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救援工作,队员们经验丰富,技术娴熟。在历次的救援工作中,救援队也在不断完善应急厕所的配置,从板材厚度,到安装所需的扣件、螺丝、螺帽,都在一次次救灾中不断改进。“现在的厕所已经经历了五六次改进,我们从每一次实战中总结经验,让它更适合灾区环境,更方便群众使用,这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王燕辉说。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