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签名我等了20多年”

来源:中国红十字会 发布时间:2023-02-15 浏览次数: 次 【字体: 】

2月2日14时,90岁的邵国存老先生在遗体捐献志愿登记表上,一笔一划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他说:“这个签名我等了20多年。”

热线求助:担心来不及实现愿望

“叮铃铃……”2月2日一早,云南当地媒体《都市时报》的热线电话响起,电话那头,邵国存说,他看到了报纸1月14日刊发的《云南七部门联合颁布遗体捐献管理办法》一稿,得知《云南省遗体捐献管理办法(试行)》从2023年2月1日起施行,而他本人一直希望能够进行遗体捐献志愿登记,希望能帮他达成这个心愿。“我年纪大了,最近又刚刚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做了心脏搭桥手术,现在还在住院,怕再拖下去来不及实现这个愿望,希望你们能帮帮我,在病房里完成相关手续。”

听完邵国存的讲述后,相关负责人立刻与云南省红十字会、云南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取得联系,相关负责人当即表示,可以前往病房,为老先生完成登记。

当天15时,帮忙联系的负责人和云南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一起,来到了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的病房,见到了邵国存。

走进病房,邵国存早已坐在椅子上,等待工作人员到来。虽然还在吸着氧,但他看上去气色不错,热情地打招呼,激动地说:“你们终于来了。”

执着坚持:20多年前就有意愿

邵国存出生于1932年,先后在公安局、商业局、政府部门等多家单位工作过。早在2001年,他就在自己撰写的一本名叫《回流》的书中写道:“人,自来到这个世界之后,就总有一天要在这个世界消逝。经过认真的考虑,本人‘百年之后’,第一不搞遗体告别仪式;第二不能做坟,也不立碑;第三遗体可供医疗单位解剖之用,那就不必火化了,欢迎需要的单位预约登记。”

“当时,我从一些新闻报道里,知道了遗体捐献,对我启发很大,我想,人逝世后,与其一把火烧了,不如捐出遗体,不然医学生们怎么做实操?”邵国存说。自此之后,遗体捐献的种子在他的心底生根发芽。

去年,邵国存的老伴去世。老伴的突然离去让他伤心不已,加上自己年事已高,邵国存再次向家人提起遗体捐献一事。去年12月31日,他给家人写了一封留言。留言中提到,如果自己离世,有两件要紧的事希望家人能帮他办到:第一件是按照《回流》中所写,为他办理身后事;第二件是为他代交最后一次1000元的党费。邵国存是一名有69年党龄的老党员,因此,对于交最后一次党费的事,他也十分重视,叮嘱家属一定要为他办到。

今年1月26日,邵国存突发急性心梗,被家属紧急送往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幸好在及时实施介入手术放置支架后,老先生转危为安。

住院期间,邵国存对于遗体捐献登记的事更加迫不及待了。他催促家属打听登记渠道、查阅资料,在看到《都市时报》刊发的相关新闻后,他拨通了热线电话。

听完邵国存的讲述,云南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拿出“云南省遗体捐献登记表”,为老先生和他的家属讲解了捐献的相关事项,并指导他们填了表。

邵国存一笔一划慎重地在登记表上签了自己的名字,并按上手印。完成登记手续后,他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云南省遗体捐献志愿登记卡”,老先生原本有些严肃的脸,一下子就笑开了。

“前几天他一直说要捐献遗体,我们有些不同意,从那时他就一直板着脸,现在终于笑了。”邵国存的大女儿,也是他的遗体捐献委托执行人邵玲说,老爷子对于捐献遗体一事特别执着,一直说这件事“必须办”,家人不支持他就不高兴,已经好几天没笑过了。

“其实我们也不是不同意,而是不忍心,难以接受,作为子女,肯定不愿意父亲离开我们,更舍不得在他离开后还要捐出遗体。”邵玲说,尽管难以接受,但看到父亲的坚持,一家人商量后还是决定尊重父亲的意愿。

工作人员离开前,邵国存还特意强调,他的捐献一定是无偿的,任何人不能借此收取费用。老先生的无私,再一次让在场的每一个人为之感动。

“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邵国存老先生这样心存大爱的志愿者,遗体捐献这项公益事业才得以不断推进,向他们致敬。”云南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表示,邵国存是《云南省遗体捐献管理办法(试行)》正式施行后,在该中心完成登记的第一位志愿者。

(转自中国红十字会)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