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之州 大爱之城
年仅30岁的安徽小伙小刘在温州意外离世,家人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捐献他的肝、肾等器官,给重症患者带去生命希望。小刘捐献的器官,至少救助了5名重症患者。
2010年11月,温州市作为浙江省首批三个试点城市之一,正式启动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截至2019年12月18日,温州市器官(遗体、角膜)捐献志愿登记人数达6026人,实现人体器官捐献111例,遗体捐献51例,角膜捐献543例。
普及观念宣传大爱善举
器官捐献可以挽救生命,促进医学事业发展,更是社会关爱与思想进步的体现。然而,这项事业需要长期的宣传和观念的普及,才能让社会公众知晓、理解并且接受。
温州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姚庆国说:“在宣传方面,温州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全省位居前列。我们现在做得最多的也是最重要的,是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同器官捐献的意义和有关政策。”
2014年,温州市红十字会邀请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陶慧敏担任红十字会公益宣传形象大使。上任后,陶慧敏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参与拍摄《器官捐献,生命永续》器官捐献公益短片。
此后,陶慧敏参演的公益宣传片和平面广告在温州各大媒体、高铁站、公交站等公共场所传播推送。这仅仅是市红十字会宣传推动器官捐献事业发展的第一个动作。温州市红十字会还通过在全市45家二甲以上医院建立器官捐献宣传栏,成立生命关爱知识讲师团开展器官(遗体、角膜)捐献知识巡讲,开展“生命礼赞——关爱生命健康百场活动”进基层活动,建立器官(遗体、角膜)捐献志愿者推荐参评“温州好人”的长效机制等活动。
在市红十字会的大力宣传下,越来越多的市民对器官捐献的认知发生了转变,从原先的排斥、不理解到后来的认同、支持并参与。
让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
“我不知道您是谁?我只知道您是让我能够看见光明的人!我不知道该叫您叔叔、阿姨或是哥哥、姐姐,但我知道,您是我心底最最感激的人……”这是一名眼角膜受捐者写的一封感谢信。
在2019年市红十字会、市委宣传部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生命之花永续——一封书信,道不尽的博爱情怀”主题宣传活动上,这封信被念出来的时候,在场观众无不动容。
姚庆国说:“每个人都有生命终结的那一天,如果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献出生命的礼物,帮助那些需要的人们,那么死亡就不是生命的终点,而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存在。”
温州医科大学红十字生命之光志愿服务队指导老师林建锋说,器官捐献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业。对于个体而言,它能让面临器官衰竭的受捐者获得新生,同时让器官捐献者的生命得以“延续”;对于社会而言,它可以促进医学事业发展,社会文明进步。
2014年,在市红十字会指导下,温州医科大学成立了浙江省首支器官捐献宣传志愿团队——温州医科大学红十字生命之光志愿服务队。多年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器官捐献宣传活动。截至目前,该志愿团队已促成600份器官捐献志愿书的签署。
2019年10月,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以及省红十字会指导下,在市红十字会、温州市卫生健康委、温州医科大学红十字生命之光志愿服务队的共同努力下,温州市率全国之先将人体器官(遗体、角膜)捐献志愿登记信息纳入温州市民电子健康医保卡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捐献登记志愿者的医保卡上展现人体器官捐献专属的心型图标。
林建锋说,器官捐献意义非常重大,但不能把捐献的观念强加到他人身上,进行人为的道德绑架。每个人都有同情心,现阶段没参与到器官捐献工作中,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同情心。“志愿服务队通过进校园、走社区等宣传活动传递器官捐献、奉献爱心的理念,让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并通过行动影响周边的人。”
给捐献者家属更多关爱
在基安山陵园红十字博爱纪念园的博爱纪念碑上,镌刻着一个个器官(遗体、角膜)捐献者的名字,其中有温州本地人,也有新温州人,有年迈者、青壮年,也有未成年人。
红十字博爱纪念园是温州市为纪念和缅怀爱心捐献者而专门修建的,园内建有纪念碑和博爱亭。每年清明时节,温州市红十字会都会组织开展纪念全市器官(遗体、角膜)捐献志愿者活动,缅怀这些奉献爱心、挽救他人生命的无私捐献者,让后人永远铭记他们的善举。
人道关怀,是市红十字会除宣传、登记、见证等工作外的另一项重要内容。
2015年,市红十字会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同设立“人体器官捐献人道救助基金”,用于资助家庭困难的器官捐献者家属。
2018年,温州市把“对促进温州市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事业有特殊贡献的人员及其直系亲属”纳入《温州市区户口迁入暂行规定》政策性入户范围。
姚庆国说,器官捐献是自愿、无偿的社会公益事业。然而有的家庭因为失去的可能是家庭中唯一的孩子或经济支柱而陷入困境。器官捐献者为社会奉献了大爱,他们的家属理应得到褒奖和帮助。
(转自中国红十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