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间赛跑 为生命守卫

来源:中国红十字会 发布时间:2023-01-19 浏览次数: 次 【字体: 】

5月1日起,青岛前海一线的马路上又出现了红十字天使救援队的身影。71岁的队长田乐平带着他的老伙伴们,像往年旅游季一样,每天骑着自行车巡逻在海水浴场一线,劝阻游人不要在风大浪高时下海,帮助涨潮时被困在礁石上的游客脱险,对各种突发伤情给予紧急施救。

此时,远在尼泊尔地震灾区的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长李延照,因为搜救和赈灾、安置经验丰富,被当地一再挽留,归期被推至5月下旬。

他们,都是青岛红十字应急救援的品牌力量。无论重大灾情还是日常生活中的紧急救援,他们是生命的“守护神”,他们创造的“青岛模式”逐步叫响全国。

流畅的救援体系铸就“金字招牌”

2013年11月22日,黄岛输油管道爆炸,青岛市政府成立应急指挥部协调救援工作,青岛红会是成员单位之一。社会团体正式参与政府的指挥体系协同作战,在国内尚属首次。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山海情救援队首次列编中国红十字会救援队执行救灾任务,全国被中国红十字会调派的地方救援队仅有青岛和四川。

今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蓝天救援队队长李延照再次受到中国红十字会召唤,只身奔赴灾区。“当重大灾情发生,以人道主义为旗帜的红十字会能做些什么?”青岛红会用了近七年的时间求索答案。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时,青岛红会和全社会一样关注灾区救援,却有些茫然无措,不知道该购买哪些物资、该怎么运送物资、志愿者去现场能干些什么。之后云南彝良发生地震,李延照等人自驾车赶赴灾区,赶到现场时已经错过了黄金搜救时间,更多的是参与灾后安置工作。一次次磨砺,一次次探索,青岛红会终于逐渐建立起了一套完备的应急预案和流畅的救援体系,从接收捐款、拨付捐款、配备物资到救援人员就位、红会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协作等,都有标准化流程。如今,青岛红会的物资储备按地震、水灾、台风等不同情况,高原、盆地、南北方等不同地域气候差异进行了标准化分类,打包成救灾包。

此次尼泊尔地震波及我国西藏地区,青岛红会第一时间将价值22万元的救灾包空运至灾区。他们还与机场、海关等单位达成合作协议,开辟了绿色通关、物流通道,创新性地在全国各地建立了空路联运机制,形成了完备的供应链指挥系统。每有灾情发生,青岛的救援先遣队都能在24小时之内迅速抵达现场,救援物资能在最短时间内运至离灾区最近的机场,然后迅速通过公路转运。

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经验丰富,国内多个重大灾后搜救现场的“孤岛”和“盲点”区域,都是青岛红十字救援队的“主战场”。经验丰富的搜救人员不仅技能全面,而且配备了无线电装备,常常深入别人无法进入的区域开展搜救。比如此次尼泊尔救援,李延照和志愿者们抢先进入了其他救援队尚未抵达的区域,搜救幸存人员,并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指导组织当地群众搭建救灾帐篷。

“黄金4分钟”突出一个“快”字

3月,青岛的海水还很冰,海边却每日聚集着冬泳的人群。江明也是每天去浴场游泳的人之一,但他更多的是为了守护生命。

一天,江明突然发现前方聚集起了人群。挤进去一看,原来一名50多岁的泳者从水中出来后心脏病突发,晕倒在沙滩上。江明赶紧上前为他做心肺复苏。当时患者已经出现了反射性呕吐,江明坚持做了15分钟急救,120赶到现场时,患者已经出现了自主呼吸。

江明是青岛红十字水上救援队队长。这支队伍脱胎于2006年青岛市备战奥帆赛期间成立的水上救生志愿服务队,后来以应急搜救志愿队的名义全方位开展山地、野外和水上救援。“溺水的紧急救援时间只有‘黄金4分钟’,如果溺水超过8分钟,通常会出现脑死亡,因此现场救援很关键。”

正是出于对救援时间的考虑,他们与七彩华龄志愿团合作,请一群热衷公益事业的退休人员组成红十字天使救援队,每天在海岸旅游景点骑着自行车巡游。这支队伍成立四年来,出动志愿者6000余人次,志愿服务30000多小时,受益市民和游客达50余万人次。

5月11日,青岛红会成立了“青岛红十字海上救援队”,百余名志愿者将参与到约50公里沿海一线的海上救援中来。与该救援队同日成立的“青岛红十字海上(金山)救援队”还将利用水上摩托、快艇等设备参与救援,突出一个“快”字。

把每个人变成“志愿者”

目前,青岛红会的应急救援已经形成特色鲜明的建设体系。蓝天救援队突出山地救援、地震救援职能,对崂山及其周边山区实施山地搜救,并对青岛辖区发生的重大灾害第一时间实施救援。同时,承担对外救援的重任。

山海情救援联盟突出山地救援,对青岛西部山地实施人员搜救及救援,并对青岛辖区内的山地、地震救援进行协同支持,同时作为对外救援的补充力量。

水上救援队承担青岛内陆水域、沿海一线的水上救援、水下打捞任务,抓好从沿海东线至西线救援点、救援力量的合理布控,同时担负浮山的山地搜救任务,并对蓝天救援队、“山海情”救援联盟的山地搜救、地震救援等行动给予协同支持。

第一海水浴场志愿者救护队做好浴场开放期间的安全守护工作。

2014年,蓝天、山海情、水上救援队先后参与救火、搜救、救援任务93次,参与救援人次1065人次,被救人数186人,救援总里程超过3万公里。第一海水浴场志愿者救护队全年共计救助遇险人员1528人次,成功抢救危及生命者15人,实现2014年度全年无伤亡事件,被群众称为海滩上的“守护神”。

有序而高效,着力打造标准化、科学化的应急救援体系是青岛红会一直在追求的目标。如今,青岛红会除了加强锤炼应急队伍,还在市民中普及防灾救灾常识,让生活中的每个人成为志愿者,在关键时刻可以自救、互救。目前,青岛红会已经依托各个救援队制定了《地震紧急避灾方案》《夏季防溺水课件》等一系列应急救援课件,举办“防灾减灾进社区”知识讲座,走进校园、企业,利用公交巴士移动媒体等多渠道传播急救知识。

(转自中国红十字会)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