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用我的眼角膜,带别人去看姚明吧
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遗忘。当那些被伤痛亲吻的人,对世界报之以歌时,爱就有了生动而艳丽的色彩。他们说,对生命的最高礼赞,就是将它分享给更需要的人;他们说,要用善举去充当深情的拥抱,让阳光填满那些期许的角落,快意度过绚烂的人生。
陈敏是杭州机床厂一名普通工人,日子一直过得平凡而温馨。1989年时,他的妻子即将临产,新生命带来的希望,让夫妻俩觉得生活更有了盼头。不久,孩子呱呱坠地,陈敏夫妻俩欣喜得不得了,给他取名陈彬。可在小陈彬6个月时,被诊断出患有先天性罕见病“黏多糖”症。
“黏多糖”症是一种先天性新陈代谢异常疾病,会影响细胞正常功能,造成身材矮小、发育迟缓等问题,甚至会危及生命。但小陈彬在病痛的折磨下,依然活得像一支绽放的太阳花,他由父亲背着去学校,从小学一直坚持到初中毕业。陈彬的坚强,却让父亲陈敏感到更加心酸。
“我们带他看过医生,医生说他活不过20岁,听到这句话时,我感觉天塌下来了。但彬彬和我说,他活着的每一天都是胜利,即使是短暂的人生,他也想要怒放的生命!”陈敏回忆。
17岁时,陈彬彻底丧失了行走能力。18岁成年后,他只有1.08米高,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袖珍男孩”。
因为医生的那句“预言”,陈彬曾经把生命目标定在20岁,那年正好是2008年,他的愿望是去看看奥运会。这个看似轻而易举的愿望,实现起来却非常艰辛。2007年,陈彬发生肺部感染,在平常人身上打针输液就能扛过去的小病症,却让陈彬险些丧命。陈彬陷入了昏迷,但在家人的祈祷中,他顽强地和病魔抗争,终于熬了过来。陈彬清醒后,做了一件事,让父亲陈敏潸然泪下。
“彬彬醒来后告诉我,他决定签眼角膜捐献书。这意味着,如果彬彬要离开这个世界,他将把仍然保持活力的眼角膜,无偿奉献给另一位需要重见光明的人。我明白,对其他人来说,这个举动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一生,但我真的太难过了。”陈敏说,直到彬彬的一句话,说服了自己,“他说,爸爸,我不知道之后还能挺过几回这样的情况,我还没有见过姚明呢,就用我的眼角膜,带别人去看姚明,去看nba吧!”
早在2003年4月,陈彬就进行了志愿捐献遗体和器官登记,他希望用自己的一点力量,为社会做一些贡献。他的爱心善举,得到了社会的回馈。2008年,第四届斯坦科维奇杯洲际篮球赛在浙江杭州黄龙体育馆举行。组委会特意安排陈彬在现场观看中国男篮和俄罗斯队的比赛。比赛前,中国队所有球员都与陈彬合影留念。姚明走到陈彬身前,俯下身悄悄告诉陈彬,让他要坚强一点。
或许陈彬的乐观感动了上天,又或许他强大的内心战胜了命运,陈彬挺过了20岁的大关,像一株顽强的小草,继续努力生长。23岁后,陈彬的身体每况愈下,一天24个小时只能保持趴着的姿势,并且更加依赖呼吸机,时时刻刻都不能间断。
由于频繁进出医院,陈彬家每年的医药费高达几十万,生活极度困难。所幸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与爱心团体始终关注着他们,为其家人办理了低保,并在医药费上给予支持。
虽然陈彬一直创造着医学上的奇迹,但让人遗憾的消息还是来临了。2021年9月7日早上8时22分,袖珍男孩陈彬永远离开了这个给予他爱、也让他付出爱的世界。陈彬的父母按照其生前愿望,通过浙江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把他的遗体和大脑捐献给了浙江大学医学院,角膜捐献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遗体和器官捐献是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让看似消逝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我儿子可以,我也可以。”陈彬去世后,父亲陈敏也填写了器官捐献登记表,决定向儿子看齐,成为一名遗体捐献志愿者。
(转自中国红十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