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方仪器里,安放着守护生命的密码
生命的高度,从无人知晓;但人生的长短,可能在几分钟之内,就需要被丈量。一次心脏的悸动,或许伴随着未知的风险,只有充分的准备,才能修改既定的轨迹,与死神赛跑。
2019年3月25日傍晚,北京协和医院医生江伟和5名同事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来到离单位不远的东单体育馆打羽毛球。当比赛正酣,一名工作人员忽然冲进来向几名医生大喊,说隔壁篮球馆有人晕倒,叫也叫不醒,让他们快去看看。江伟与同事当即扔下球拍向篮球馆冲去。
好在两个场馆相隔并不远,仅仅十几秒钟,6名医生已全部到位。经过询问,患者老张50岁左右,可能有心脏病史。江伟看向老张,发现他的嘴唇和脸色已经变成了紫色,知道病情不只是晕厥休克这么简单。他蹲下一摸老张的颈动脉,已经不再跳动;再去摸鼻息,呼吸也停止了。“这不是简单的休克,是猝死,现在老张已经没有心跳和呼吸了,要立即开展心肺复苏!”江伟当即与同事商量救援对策。
猝死是人类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此时,老张的心脏已经骤停,如果不及时抢救,4到6分钟就会造成重要器官组织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事态紧急、刻不容缓,大家自发分工,有的医生维护气道畅通,有的医生检测血氧,剩下的医生开始心肺复苏。作为在icu工作,经常面对急救患者的医生,江伟心里十分明白,心肺复苏只是将老张从死神手中抢回的第一步,如果现场有aed,那么成功的机率将会大大增加。
庆幸的是体育馆内有aed。此时,在几名医生的轮流按压中,老张的脸色虽然好了一点,但是还没有恢复自主心率。江伟立刻接好了aed电极进行除颤,一次除颤过去了,老张毫无动静;两次除颤过去了,老张还是没有任何自主反应;三次除颤过去了,所有人的心都悬起来了,可是仍然没有出现大家期望的效果。江伟和同伴脸上都渗出了大颗的汗珠,但他们没有放弃,经过第四次除颤,老张恢复了窦性心律!在场的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这时,120的急救人员也赶到了现场,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老张恢复了自主呼吸,随后被送到了医院急诊继续救治。经过及时抢救,老张在抵达医院的半个小时后,就已经能开口讲话了,这意味着他没有出现脑缺氧等不可逆的损伤。晚上10时,江伟特地到医院看望了老张,他正在等待做冠脉造影检查,情况稳定。
很多人觉得老张是幸运的,据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统计,我国平均每天都有约1500人死于心脏骤停,每分钟就有1个人因为心脏骤停突然倒地,这些意外通常发生在医院外,不是每个人都能等到飞驰而来的救护车,而院外抢救的成功率往往不到1%。但如果在猝死发生后的1分钟内,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同时运用aed开展急救,那么抢救的成功率可提升至90%!
“使用aed,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当然,我们不希望用到aed,因为aed的使用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处在了最危急的时刻,但如果身边不幸出现了这种情况,甚至发生状况的就是我们最亲近的人,那么此时有aed,会使用aed,一定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江伟说。
2022年4月,广州南站地铁工作人员使用aed成功抢救一名心脏病患者;同年5月,杭州萧山一名学生呼吸停止,被aed救回;6月,北京一位上班族在公司停车场倒地,施救者用aed为他等待救护车的到来赢得宝贵时间。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
如今,中国很多城市开始系统部署aed。在北京,各类学校共配备1900余台aed,地铁全路网28条线路408座车站、6个火车站也已全部配备aed。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每年的生命教育宣传中,aed的重要性和使用培训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aed的使用与每个普通人息息相关,无论是谁,拿起aed的那一刻,就成了为挽救生命而努力的凡人英雄。那一方小小的仪器,安放着生命的守护密码。
(转自中国红十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