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助推“救”在身边 山西省晋中市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探索与实践
■ 孟庆华
近年,山西省晋中市红十字会加大救护培训改革力度,通过搭建培训平台,规范运行机制,建强专业队伍等,探索出了一套符合当地实际的应急救护培训高质量发展模式。
抓好顶层设计,以战略思维重新布局救护培训工作
把救护培训工作作为“门面”工程,始终牢牢抓在手上。高度重视,始终牢牢抓住救护培训这个牛鼻子,建立由一把手牵头总抓、分管领导统筹协调、赈济救护部专人负责、办公室全力配合的救护培训新机制。高位推动,全力做大,全会上下拧成一股绳,救护培训开始大跨步前进、高效化运转。
把救护培训工作作为一票否决事项,与年底测评督导挂钩。2019年起,市红十字会将救护培训任务指标列入全市红十字系统督导测评指标体系,实行目标量化管理。年初明确目标,细化任务,市县两级层层签订责任书;年中强化督查考核,定期微信群内通报各县完成进度;年底兑现评比奖惩,对未完成培训任务的县,降级评定;对培训任务未启动的县,实行“一票否决”。
把救护培训工作模式改革作为突破点,建立全市救护培训新格局。从战略上对全市培训工作调整布局,改变市级大包大揽的应急救护培训组织体系,探索建立市红十字会统筹协调、宏观指导、质量监督,各县(区、市)红十字会具体属地负责的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新格局。2021年起,推行救护培训红会方、培训方、师资方、班主任四方清单工作制,确保山西省、晋中市在人流密集场所配置急救设备的民生实事项目迅速落地、率先见效。
搭建“三个平台”,救护培训的辐射效应逐步突显
借力中小学实践基地,搭建救护培训大平台。市红十字会与市中小学实践基地积极沟通,谋求合作,签订建立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的合作协议,成立以红会为主导的基地培训领导小组,推动基地开设生命救护综合实践,为广大青少年和参训单位扫除急救盲点。
打响红十字景区救护站,建设救护培训新基地。按照“重点建设,辐射周边”的原则,在平遥古城、介休绵山两处5a级景区,建立红十字景区救护站。“五一”期间,两所景区救护站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处置突发意外伤害、进行红十字宣传等,成为普及急救技能的新载体、新平台、新基地,实现了红十字救护培训、旅游景区、游客的三方共赢。
上线“网上红十字”系统,开启救护培训新渠道。上线“网上红十字会办事大厅”,专题开设救护培训模块,不仅实现了学员报道、信息录入等智能化管理,更探索线上网课加线下实操的培训模式,实现了市民参与救护培训一键式服务。
做好“三项保障”,形成人人学急救的良好氛围
注重培训宣传。培训工作与宣传工作同步安排、同步落实。在推进省市政府在人流密集场所配置急救设备的民生实事过程中,制作宣传海报,发放培训资料;与晋中综合广播电视台合作,开设“救命神器aed你会使用吗”救护培训专题宣讲。通过多渠道宣传,社会反响强烈,极大动员了广大市民参与救护培训工作的积极性,形成了“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
突出重点行业。发挥重点领域、重点人群、重点时段的带动作用,与市应急管理局等七家单位开展“助力大安全、急救在身边”救护培训活动;与市司法局开展应急救护培训专项活动;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军民融合,携手同行”应急救护知识普及活动。
抓好三支队伍。一是建强培训管理队伍。重新调整救护培训管理队伍,划分普及培训、督导培训、教学培训三个小组,各司其职,明确责任,提升战斗力、执行力。二是建强师资队伍。按专职师资、编外兼职师资和辅助授课人员、红十字救护培训储备师资库,进行梯队管理,采取“专项培训、专家带动、专业补充、跟班锻炼、随堂听课、传帮带学习”等方式,针对性加强师资能力建设。三是建强志愿服务队伍。组建成立救护培训志愿服务队,市红十字会配套跟进激励机制,定期布置培训任务,登记志愿服务时长,对完成任务突出的予以表彰,对家庭困难的志愿者列入“博爱助困”项目优先救助范围,助推全市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的扩面增效。